新加坡小学教育超详细介绍,你还HODL住吗?

新加坡小学

新加坡小学教育

当代社会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发展水平。作为亚洲“经济四小龙”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尤其重视科学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加坡小学教育概况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能够成为今天这样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得益于其“人才立国”的教育宗旨。

提到新加坡的教育,就不得不先了解其独具特色的分流教育制度。分流教育是新加坡教育部门根据本国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等因素确定的特殊学制。所谓“分流”就是通过考试和考核,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再分别进行不同要求的教育。新加坡小学为六年制,小学四年级有一次校级统考,作为第一次分流,即语言流。此次分流把学生分为三层:EM1、EM2、EM3,逐级降低对语言学习的要求;第二次分流时间为六年级离校考试,即课程流。此次分流把学生编入不同课程班:特选课程班、快捷课程班和普通课程班;在初中毕业时进行第三次分流。分流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多次的选拔,可以节约教育资源,因材施教,适合新加坡的国情。但是分流的时间、依据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首先,分流的标准比较单一。分流的标准主要依据是英语和数学,分流的结果可能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其次,被分入单语课程的学生往往容易失去社会、学校、家长的信任和期望,极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对他们的后继教育。最后,分流时间过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早晚不同,女生较男生而言成熟较早。

总的说来,新加坡小学教育具有以下特色:①重视双语学习。新加坡非常强调语言学习,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母语,以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新加坡,华人占75%,还有马米来和印度人,双语教学可以消除种族冲突和语言障碍,使各民族和平共处。②重视科学教育。新加坡的科学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据1995年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会(TIMSS)调查表明,新加坡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全球名列前10名。新加坡将科学与英语、母语、数学并列为四大考试科目,科学教育不流于形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技能。③分流教育,因材施教。分流教育既培养了高级精英人才,又有可靠的职业训练。在不浪费资源的同时使社会上的人都能各尽其职,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新加坡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

为了清楚地认识新加坡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以下主要依据新加坡教育部门于2004年出版并于2005年推行的《初级学校科学课程标准》来分析其科学教育的优势所在。

1.《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
(1)强调科学探究活动。《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使小学生能够有意义学习,让他们亲自经历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确确实实地探索和发现知识,这些都在他们的环境中或者实验室中。然后这些知识必须有效的融为一体,并且把新概念与原有的概念体系相联系。”

科学探究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任何一种有效的教育都必须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科学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寻找答案的过程,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探究活动能够激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好奇心。其次,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同时探究的过程能使学生深化理解,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再次,探究活动能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合作、协调能力,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最后,探究过程中难免有失败和挫折,借此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其能够正确的对待成功和失败。

(2)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统一性。《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最基本的目标是使小学生能意识到,看似不同的话题之间的联系,因此允许科学的想法的最终整合。”科学课程的五大主题是:多样性、周期性、系统性、能量、相互作用。所涉及的知识有:生物(生命)知识、物质(物理)知识、地球宇宙知识。其中有许多知识是交叉的,如“能量”主题下的知识在物理和生物知识中都涉及到了。通过不同主题把各个学科内部的不同分支联系到一起,体现了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3)运用螺旋上升的方法途径。《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纲要的另外一个特征是螺旋上升的方法。它的特征是在不同水平和逐渐增加的深度上重新学习概念和技巧。螺旋上升的方法使对科学概念、技能的学习与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它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对概念已有的理解,并且使掌握技能变得容易。”

首先,在课程纲要内容上运用的螺旋上升的方法途径。据课程纲要内容,整理出以下表格(表1)。从表1中可以发现对每个主题的学习都有重复,但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学,而是增加了难度或者广度。
 
其次,在方法技能方面也运用了螺旋上升的方法途径。无论是基本还是复杂的方法技能,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一步一步慢慢学会并运用的,一旦学习了一种方法,必须继续学习和使用,以达到巩固和熟练的作用。另外,学习内容的制定是根据学生的大脑结构的发展及其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之上的,这种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运用。

2.《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特点。
(1)评价模式多样化,包括:笔试、实践工作、完成作业、多媒体的展现、做模型、讨论会、戏剧、创造性地作业等。前两项比较容易量化,评价起来相对容易。但是《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尽管前两种方法经常用于正式的评价,例如,持续的和学期性的评价。但其他可选的模式也应该考虑用于正式评价中,因为他们在评价小学生创造力和思考力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评价内容侧重于理解、推理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如要求小学五年级学生“知道地球和月亮存在规律性的运动。运用模型展示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并把月相与这个运动联系”,学生们应能理解和应用概念,但不用记住定义。

(3)评价目标有弹性。不同水平(年级)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掌握程度要求不一样。

(4)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从评价结果中,老师做出明智的决定,怎样去加强学生的学习或者改进他/她的教学方法。”评价主要发挥改进功能,使教学得到反馈并及时调整,实现教学最优化。

另外,该课程标准还强调科学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认为学习科学的方法是建立在学生能够联系他们的日常经历和在平常观察现象的基础之上的,让学生把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并且要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以正确态度对待科学,克服负面影响,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三)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

1.具体安排各个年级所学知识。新加坡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知识以表格形式列出,并且具体安排到各个年级各个层次。这样的安排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每一学期的学习目标,步步为营,最终掌握所有知识。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也详细列出了小学生应掌握的科学知识,但是每一年级学习的内容并没有明确指出,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2.因材施教。学生的分流是新加坡学制的传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能使所有人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材施教不仅节约教育资源,也使社会上的人各尽其职,找准自己的社会地位。在我国,社会各界极力反对开设“试验班、快班”,为的是照顾学习差生的身心健康。而这种不分好差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好学生不够学、差学生跟不上,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如果学校能抛去顾虑,为一些具有出众才华的学生提供特别教育,就能够培养出一批精英人才。

3.多种评价模式。新加坡对学生的考核除了笔试外还有科学观察记录、社会调查、小组试验等形式。在中国“一考定终身”是各门科目的考核方式,笔试也就意味着有许多的死记硬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我国小学应学习新加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4.重视能力甚于重视知识。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对知识内容的规定十分具体,知识总量也比新加坡课标内容多。新加坡对掌握知识的要求比中国低,但是对技能方面的要求较中国高,新加坡重视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国教育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应试教育还没有彻底根除,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新加坡中学教育

一、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和谐统一

1.学制改革

新加坡小学学制为6 年,小四结束时,通过校内考试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分流,把学生分为EMl 和EM2 两层。

小六结束时,参加国家的小学毕业考试(PLSE),根据成绩让学生分别学习中学的三类课程:特别类(special)、快捷类(express)和普通类(normal)。

中等教育分中学和中学后(post-secondary)两个阶段。

中学毕业后,参加普通水准教育考试(GCE O level,相当于我国的中考)或初级水准教育考试(GCE N level),根据考试成绩分别升人不同类型的中学后:大学预科(pre-university)、理工学院(Polytechnics)和工艺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TechnicalEducation)。

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接受更长时间的科学教育,从1994年起在初级中学引入普通类课程的工艺(technical)分支,以适合学力较弱学生,这就把普通类课程分为普通类(学术)和普通类(工艺)两支。

一般情况下,小学升中学进入各类课程的比例为:特别类10%,快捷类50%,普通类(学术)25%,普通类(工艺)15%。

在中学的中一至中二,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综合性科学课程。到中三和中四时,对于特别类和快捷类学生来说,科学课程是核心课程,必须至少学习一门科学课程;普通类(学术)可以选修科学课程,而普通类(工艺)学生则不学习科学课程。教育部规定从2006年开始,普通类(工艺)的学生可以选修普通课程(学术)的任何科目,这个规定势必会使更多的学生接受较高层次的科学教育。

中四结束时,特别类和快捷类学生参加普通水准教育考试;而普通类(学术)和普通类(工艺)参加初级水准教育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进行中五的学习,然后参加普通水准教育考试,这为学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成为社会精英的机会。由于普通水准教育考试包括科学课程,这样又会使普通类学生中学习科学课程的比例有所增加。原来新加坡的三类课程之间的界限是泾渭分明的,各类学生不能互转。

90年代以后,教育部放权给学校,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校长和教师的评估,安排学生从一类课程转入另一类课程,尤其是放宽对普通类(工艺)学生的限制,鼓励更多的成绩优异者转人普通类(学术)。原来僵硬的界限有所软化,增大了各类课程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间的融合。

中学后的科学教育进一步分化。普通水准教育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约30%)进入大学预科,包括初级学院(Jun-forColleges 两年制)和高级中学(Centralized Institute 三年制)。这些学生中80%的人可以升入大学,是新加坡未来的社会精英。他们根据兴趣爱好以及高级水准教育考试(GCE A level,相当于我国的高考)的要求从数学与科学领域中选学1~3 门。

成绩一般的学生(约占50%)进入理工学院(三年制),他们主要学习技术类和应用类的课程。但是,他们也会通过工程类课程学习一些科学知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工艺教育学院(一至两年),主要学习职业性的课程,进行职业训练,不再学习科学课程。

另外,1983 年,根据高才教育论学者岗尼(Francays Gagne)教授提出的天赋与才能差别模式,新加坡教育部推出了高才班计划(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岗尼认为,外在因素(如课程与环境)以及内在因素(如学生的个性、面对问题时的毅力等),对天赋能否发展为才能举足轻重,应该尽早发现儿童的天赋,提供适合他们学习进度的课程。课程挑战他们的思维,并让他们有机会与聪颖的同辈交流,将有助于发挥潜力,让“天赋”发展为“才能(talent)”。高才班计划的目标是提供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创意思维。

目前,每批学生当中有1%在小三通过高才班测试后,可选择进入高才班计划。中学的高才班计划则在2006 年取消,改以学校高才教育(School-Based GiftedEducation)形式进行。其课程由学校自行设计,教育部高才班部门给予协助。目前,参与学校高才教育的学校有莱佛士书院、莱佛士女中、英华学校(自主)、南洋女中、华侨中学、德明ZF中学与国大数理中学。

2.课程改革

新加坡所有的学生在小三至小六、中一至中二都要学习综合性科学课程,这些将成为构建他们一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在中一和中二,特别类、快捷类和普通类(学术)的科学课程标准是完全一样的。普通类(工艺)有单独的科学课程标准,除了有6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外,还有3个选学单元,学生可以从中选学1 个单元,

中三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不同类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科目、不同类别、不同难度的科学课程。

特别类和快捷类学生必修一门科学课程,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混合科学(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化学+生物)中选择。另外,他们还可以再选修若干门科学课程。

普通类(学术)的科学课程是选修的,学生可以从三种混合科学科目中选择。各类课程的难度和要求不同。

中学分科设置的物理课程(5052)要求相对较高,包括75 个知识点,涉及75 个数学计算公式,要求学生掌握33 个物理量,并给出其中16 个物理量的定义。

混合科学(物理+化学5152)(物理+生物5153)中的物理部分完全相同,内容较少,要求也较低,都包括52 个知识点,有15 个数学计算公式。

大学预科生可以选修不同的科学课程,同类课程中还有选学的余地。他们可以学习物理(9246)或物理(9248),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实践操作方面的要求,后者略高,它们的知识内容完全相同,核心内容有6 个部分,占90%,选学内容占10%,有4个部分。物理课程还可以分为H1,H2 两个层次。H2 等同于高级水准教育考试的要求,Hl 是H2 内容范围的一半,但深度与H2 相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将来大学方向的专业要求选择H1 和H2。另外,还有更高级的层次H3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主要有高级内容、研究报告和大学模块等,但不属于考试的内容。

精英教育中的科学课程难度较大。首先,数学工具要求较高。物理课程中不但涉及初等数学许多内容,而且还涉及高等数学中的微分和积分。其次,包括大量的普通物理内容,为少数学生准备的H3 层次更是直接学习大学中的物理课程内容,难度更大。

这些内容为一部分学力较强的、将来打算从事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有利于他们尽快地脱颖而出。
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科学课程,增加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为了兼顾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二、经典科学与现代科学的合理平衡

如何处理好经典科学与现代科学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课程内容的选择。新加坡的科学课程改革力争在经典科学与现代科学之间寻求一个比较满意的“平衡点”,保持经典科学内容和现代科学内容之间的“合理张力”。

物理(5052)包括5 个部分,前4 个部分是物理学基础、热学基础、波、电和磁,属于经典物理的内容,第5 部分是现代物理部分——核物理基础,涉及原子核和放射性,其中,第4 部分中的简单电子学也是属于现代物理的范畴。

物理(9246,9248)的核心内容由6 部分组成,前5 个部分属于经典物理:基础物理、牛顿力学、物质、振动和波、电和磁。第5 部分中的电子学(包括理想放大器、放大电路)和第6 部分是现代物理,第6 部分包括带电粒子、量子物理和核物理三章,涉及光子、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原子中的能级、原子核、质能关系和结合能、核反应、放射性衰变等。选修内容中涉及现代物理的有:X 射线、核磁共振、激光、晶体结构等现代物理的内容约占总内容的15%~20%。

三、理论知识理解、应用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1.重视科学知识的理解

科学课程精简了内容,节省时间和空间以便集中于核心知识。比如,物理(5052)只要求学生掌握33个物理量,并给出其中16个物理量的定义,通过精选核心概念来强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度理解。另外,重要的、难度较大的科学概念循环地出现.

物理(9246,9248)与物理(5052)重复的物理知识有:矢量、速度、加速度的曲线分析、力矩、动能、势能、功、功率、波运动的描述、横波和纵波、电流、电势差、电阻、电磁感应定律、原子核、放射性等。

2.强调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间的结合,使理解与应用共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

物理(5052)有两章是专门讨论物理知识的应用:实用电学(包括电的危险、家庭安全用电)和简单电子学(包括示波器的使用、电路部件的作用和使用、逻辑门和连接等)。其它章中也有一些节是讨论应用的。例如,电磁波的应用、静电的应用、电流磁效应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等。

物理(9246,9248)中的应用部分更多。其中,选修C材料物理,选修M医学物理和选修P环境物理都专门探讨物理知识的应用,分别包括晶体的结构、微观结构和材料试验,医学成像、医学治疗、视觉中的物理和听觉中的物理,动力源、能量消耗、热机和污染等。

3.重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实践(practical)操作活动,使科学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形成有机结合。

物理(5052)要求学生掌握5个测量实验和9个建立在物理规律上的实验,例如,用量筒测量液体与固体的体积,与全反射定律有关的实验等,这些实验涉及16 种重要的仪器设备。

物理(9246)的课程评价目标有一部分是“实验技能和探究”,要求学习者:①设计探究,选择技巧、仪器设备和材料;②安全地、有效地使用技巧、仪器设备和材料;③进行观察、测量、估计并记录;④解释和评估观察和实验的资料;⑤评估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可能的改进。

物理(9248)对实践操作要求更高,明确规定:学习者至少把20课时的学习时间用于实践部分和它的评价。另外,新加坡教育部还通过考试进一步强化科学实践操作。

普通水准教育考试的物理(5052)分理论卷(试卷1 和试卷2,共120 分)和实践卷(试卷3)。试卷3 用时1.5 小时,包括2个实验,共30 分。

高级水准教育考试的物理(9246)分理论卷(试卷1、试卷2 和试卷3,共260 分)和实践卷(试卷4)。试卷4 是校本科学实践评价(SPA),64 分,占总分的20%。该试卷评价学生的4 种探究技能:计划、实施、分析、评估。

物理(9248)的实践卷包括试卷4 和试卷5,试卷4 是实践测试,2小时,34 分,包括2 个必做的实验。试卷5 是设计问题,1 小时,16 分,包括2 个必做的设计练习,每个8 分。

新加坡的科学课程考试中,理论卷会涉及部分实验技能和探究,实践卷中可能会涉及有些对实验结果的计算,理论与实验之间并不截然分开。虽然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是科学课程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但是,两者对学生的要求毕竟有一定的差异性。

另外,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智能,可能有些学生更擅长理论学习,另一些学生则更擅长实验操作。那么,考试就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掌握了什么。新加坡的实验考试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在实验卷中尽可能不涉及理论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仅考核考生实验方面的技能。这一点是与现代科学教育所倡导的“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而不强调“了解学生有哪些还不知道”相一致的。

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1997~2002 年,新加坡启动了教育信息技术计划MITE、MITE1 完成后,教育部又启动了MLTE2,时间从2003~2007 年。MITE 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的学习、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来加强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之间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思考和实验。

根据MITE 计划,新加坡的科学教育改革把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为一个重点,希望通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尽可能创设有利于高水平思维的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物理(5052)和物理(9246,9248)的课程目标中都提出,要求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在通信中的重要性,以及使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实验的辅助手段,并作为实验结果和理论成果解释工具的重要性。

科学课程标准中还专门规定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信息技术的地方。比如,物理(5052)要求在绘出和解释冷却曲线、把电场描述为电荷受到一种力作用的一个区域等处使用信息技术;物理(9246,9248)要求在解释和使用叠加原理、回忆和使用库仑定律等处整合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内容在物理(5052)中约占15%,在物理(9246,9248)中所占的比例接近20%。这些举措为了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它也是新加坡建立“信息岛”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有机互补中一至中二所有学生都学习综合科学课程,可以发挥综合课程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优势。中三和中四,特别类和快捷类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快,达到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的比例较高,所以科学课程对知识的深度有了一定的要求,可以选择分科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也可以选择混合科学。

有意升大学预科的、将来从事专业性科学工作的学生往往选择分科课程,能够较系统地学习某一科学学科的知识。混合科学虽然内容是分立的,但形式上是综合的,属于“准综合科学课程”,它既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范围,也可以对知识上的系统性有一定保证,比较适合将来升入理工学院或者不专门从事科学工作的学生学习。

同样,由于普通类(学术)学生的认知发展相对较缓慢,只要求他们选学混合科学课程,给他们提供比较宽泛、相对浅显的科学内容,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大学预科生主要为将来的大学学习做好准备,所以开设分科课程,让他们较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化学或生物。但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分科课程专业性较强,也会造成这些学生视野不宽、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欠缺等弊端。

为了缓解分科课程的弊端,新加坡在大学预科阶段实施更广泛、更灵活的课程,积极倡导课程综合化。1997年以后,教育部对各门课程的内容都进行了精简,留出时间给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综合性课程都是以学习技能为主的课程,包括专题作业(project work)和知识与探索(knowledge & inquiry)。

专题作业要求学生综合各学习领域的知识,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加以运用,并加强协作、独立学习以及掌握沟通技能。知识与探索要求学生理解以及综合从不同领域获得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科学、人文、数学及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与评价。课程着重理解、思考与主要的推理技能的掌握。专题作业和知识与探索的课程标准都已经颁布。为了加强综合性课程的落实,从2005年起,规定大学录取的总分中专题作业占10%,知识与探索可以替代“理解与写作”。专题作业的评价分小组和学生个体两方面,两者各占50%。鼓励学生既要注重个人表现,更要重视小组合作,具体评价标准见下表。
 
这些综合性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促进学生进行批评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面,发挥了与分科科学课程互补的作用。

新加坡的小学精英教育体制--高才班 

新加坡推崇精英教育,好的小学会有入学考试,然后分班。成绩不好的学生,学校会建议家长让学生在学校或者去补习中心补习,以便适应开学后的学习。以后基本是一年一分流,把学生分为不同的水平。通常前三个班级,是学校重点教育与培养的。小四的时候,更是要根据成绩,进行课程调整,学生开始受到不同的教育。这应该是比较残酷的一件事情,因为总体来说,进入不同的轨道,就意味着孩子今后的教育、就业和生活会因为教育轨道的不同而分流。

以前新加坡的小学,在小学四年级和小学六年级有两次的分流考试,会把学生分成三类,大概前15%学习深广课程,中间的70%学习普通课程,后面的15%学习一般课程(课程的要求极低)。目前小四的分流取消了,但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还是有所差别。通过你选择的学习课程,可以清楚反映出你是什么档次的学生,决定你将来的学习方向.其实如此,只是把不好的名称去掉而已,所学内容没有改变。学习差的学生只是学习一种语言,英文,课程也会相对简单。而小六的分流仍然存在,它俨然是一次类似中国高考的考试。学生的命运会受这次考试的极大影响,虽然有的孩子仍然会有机会在中学翻身,能够翻身的也算是少数的精英吧。

在新加坡小学三年级,还有一种特殊的精英选拔,高才班选拔(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GEP),有人也叫做天才班,进入高才班的学生大约是新加坡顶尖的1%的学生,这样的教育制度在西方的一些国家也有,象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天才班的选拔考试是这样的,每年小学三年级的八月份,新加坡教育部会组织全国的三年级学生进行初选(screening test),邀请所有的小学生参加,测试英文和数学。经过初选后,会有4000名学生受邀进入第二轮考试(每年的10月份),测试普通英文、普通数学、智力英文和智力数学,最终的500名学生将有幸进入GEP班。通常数学特别优异的学生,会有较大机会被特殊选拔出来。男女比例是二比一,如此作为,应该是考虑新加坡女性通常在结婚生子后会选择放弃事业,专心回家养儿育女。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是很普遍的,职场是男人的天下。GEP班每班大约18-25人,全国有9所学校开设有这样的GEP班(包括Anglo-Chinese primary School, Catholic High (Primary),Henry Park Primary School,Nan Hua Primary School,Nanyang Primary School,Raffles Girls’ Primary School,Rosyth,St. Hilda’s Primary School,Tao Nan School)。

教育部设有专门的高才教育管理部门,负责课程的更新和GEP学生的管理。一旦被选中的学生选择GEP,该学生就基本已经脱离所在学校的管理,会由教育部的GEP部门专门管理,负责跟踪考察GEP学生,学生档案统一管理。GEP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上述九所学校一所学校去学习,因为个别学校是单一的男校或者女校,所以有着些许性别的限制。其中最好混校是南洋小学,女校是莱佛士女子小学,男校是英华ACS。教育部会建议家长为子女就近择校。选择学校前,会举办针对GEP学生的高才课程讲解会。各所名校本身,也会有各校的课程介绍会。教育部的讲解会,会邀请所有的GEP学生家长和GEP学生一起出席,现场设有各个学校的展示专柜,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家长与学生答疑。为了争取更多的GEP学生生源,各所学校会各出奇招的。

在高才学习过程中,很少出现淘汰。学生如果不喜欢所在的班级,可以选择去其他高才班,也可以选择去其他GEP学校。不喜欢继续读GEP的学生,可以选择去所在学校的普通班级,或者回到原来的学校。女儿的一个同学,就因为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最后放弃GEP,回到原来所在学校学习普通课程。女儿班里有个淘气的男生,经常不做作业,课堂捣乱,但是老师没有发现好的处罚办法,学校老师没有权力开除该学生。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老师被要求给予额外的补习。例如,某门功课考试低于一定分数线,那么就会被要求在课外时间回校接受补习。因为GEP选拔考试多是选择题,还是有些人可以通过猜测取得好成绩的,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在以后的GEP学习中出现落伍,此类学生基本占20%.女儿班里就有这样的学生,照搬女儿的话,他们没有一门功课可以表现出色,每次考试都排在后面。

对于那些回到普通学校修读普通课程的GEP学生或者放弃择校的GEP学生,教育部会保留他们的GEP资格。在小六DSA时候,可以凭借此一资格,优先直升名校。他们只需要提供相关申请资料,参加学校面试,通常一样可以被提前录取。而一直就读GEP课程的学生,通常只有RI和RGS需要面试,其他学校,只需提供申请资料,就会被直接录取。女儿的同学都是提前进入了RGS和NYGH,没有一人没有学校接收。

就读GEP,通常在学校的时间会比普通的学生多一些。他们不再使用普通教学课本,而是使用不断更新的讲议教学,基本可以保证学习内容日新月异。课程注重能力培养,教导思维方式,培养研究技能,教导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形式撰写研究论文,要求学生登台在老师与同学面前演讲、答辩。增加课外活动,表现优异的学生会有机会代表学校或者国家参加各种竞赛。女儿曾代表班级或者学校参加了华文演讲比赛,科学知识竞赛,智力竞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小学五年的时候,就有机会参加全国性质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虽然GEP的学生最后也会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小学六年级的毕业会考(PSLE),但是几乎所有的GEP学生在考试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学校。新加坡教育部的统计资料也显示,GEP的学生总体成绩是非常好的。

进入高才班的学生通常是那些资质很好的学生,虽然可能在学习成绩上并不一定很凸出,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优秀的(教育部定义)。所以,并不是平时学习好的学生就一定能选上,也不是平时学习不好的就一定选不上。其实结果显示,名校的学生被选中的百分比会比较高,而普通的邻里小学通常只能被选中一两名的。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或者生源差异,足以在三年的时间里,使普通学校的学生与名校学生出现差距。所谓孟母三迁,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适用的。

新加坡的GEP选拔考试通常保密很严格。在第一次筛选的时候,学校的老师还可以帮助监考,到了第二轮考试的时候,监考的人员就全是教育部的人。所以市面上从来没有见到有测试题的流出,也没有针对性的考试培训机构。

GEP考试,凭个人经验,一定要多做一些IQ题,了解IQ测试的方法。英文则需要大量阅读。数学最好可以达到小六水平,能够掌握代数知识,可以运用XYZ去解决复杂问题。女儿在小三的时候,因为代数理解能力还较差,不可以实际掌握运用自如,只能依靠优异的记忆力,短暂记忆与应用。考试前一天复习一遍,第二天考试可以很好地运用,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天就可能忘记如何使用了。多读书有个好处,见多识广。女儿参加的GEP智力考试,就是女儿从阅读的小说里了解并学会的密码破译。

从女儿口中了解,所有的GEP同学都有学习钢琴,其中个别学生还掌握其他乐器。应该说音乐和钢琴,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还是有很大帮助的。GEP老师评价,GEP学生的记忆力总体上会优于普通学生,个别学生智力优异,多数依靠刻苦勤劳。从这方面来看,家长确实应该早早训练孩子的记忆力,记忆力的优势很容易就可以反应在考试的成绩上。女儿在五岁开始做IQ测试,小三基本完成小五数学和部分小六数学。

GEP考三门,英文、数学和一般能力(General ability)。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属于天才,比如某些特质(超强的记忆力,超强的好奇心,等等),也可以不通过这个考试,或即使未通过GEP考试,也可以直接向教育部申请特案,教育部会组织专门的测试。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有天分,他们还是会让你的孩子进入GEP班,这样的孩子大约有十万分之三的比例。

考上GEP班的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同意孩子进入GEP班,有极少数的家长会希望孩子留在普通班受教育,他们的出发点大概是怕孩子太辛苦而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这样决定的得失就很难说了。女儿在邻里小学时候,已经年年成绩第一,也被作为来培养,主持早晨的宣誓与升旗仪式。读GEP学校后,只能做回班级的班长和学校的学长,虽然后来也获得机会作为来培养,但是由于后来的转校,失去了这一机会。虽然半年后,有机会被同学选为班级班长,但是没能获选进入学校任职.至于选修课程,也只能选择尚有剩余学额的课程。新环境的重新熟悉与适应,也造成她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好,她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半年落后,一年赶上,只是再没有出现在前一所GEP学校时的辉煌了!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