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学课程又有变化? 教育部从2014年起在中小学推出新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
新加坡小学最除了小六考试热门之门,新加坡小学的课程也是层出不断.最近教育部将不时更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教材和资源,让学生参与全国和环球课题的讨论,确保课程内容与时并进。将在2014年小学一二年级和中学一至五年级推出新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小三至小六则在2015年开办新课程。新课程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并鼓励家长和社区同学校合作灌输品德教育,加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价值观。
根据当地报纸消息宣称, 除了全国统一的内容,新课程也包括学校校本内容。以小学低年级的课程为例,新课程会包括用母语授课的品格与道德教育课(30个小时)、学校校本课程(15个小时)和班主任辅导时段(15个小时)。例如,教育部就设计一套“我们的新加坡全国对话”教学配套,协助学校带动学生讨论教育和国家课题,这些意见也将上传到教育部和全国对话委员会。
目前,学校已设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国民教育、级任教师辅导时段、性教育课程、网络健康和社区服务等,它们将纳入新课程框架。
为什么要这样去调节呢?
过去一年,教育部同八所学校合作试教新课程。参与计划的养正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协调员切尔碧受访时说:“我们可以教价值观,但要如何提供孩子足够的机会和活动,来实践价值观、做出正确的抉择是一大挑战。”养正小学采用新课程的三大概念设计一套教案,小一学生上了有关保持环境清洁的课后,参加动物园的学习之旅,学习保持环境清洁的精神要如何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并反思个人的抉择对自己和社会的影响。切尔碧发现,学生到动物园时不仅没有乱丢垃圾,也互相提醒不要那么做。
这样的做法有什么好处呢?
新课程会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希望让学生的学习更实用和有意义。例如小一二的课程可包括“如何适应开学第一天的变化”,中一的课程可包括“适应新学校”。比如养正小学五年级学生苏珮瑄(11岁)认为目前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少了现实生活的例子。“课本只教导我们要如何对待他人,但没有提到乘搭地铁时要如何同老人家互动,例如我们让位他们却不接受,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希望新课本会提到我们生活上常发生的事。”
新课程又有什么变化呢?
教育部长王瑞杰昨早走访养正小学时宣布新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详情。他说,过去几年教育部推出多个项目,把这些项目纳入一个框架可让学校、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推行这些项目。新课程通过三大概念,即身份(Identity),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和抉择(Choices),向学生传达六个主要价值观(即尊重、责任感、正直、关怀、应变能力、和谐),引导学生在六个层面反思,即从自身出发延伸至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和世界层面。 他说:“这不只是一堂公民与品德教育课,而是跨越所有领域的课程。我希望在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下,能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辅助他们迈向成功之路,为我们打造更美好的社会。”
新课程旨在灌输学生价值观和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培养他们为拥有良好品格并能贡献社会的公民。配合新课程,教育部推出新课本,小学以《好品德,好公民》课本取代现有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本。
新课程也包括“家庭时间”,提供建议让家长促进亲子关系和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实践孩子在课堂学习的价值观。
教育部相关人员又是怎么说法呢?
王瑞杰去年在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宣布新加坡教育未来“以学生为本,价值为导向”为发展重点。为此,教育部设立品格与公民教育组,全面规划学生的品格教育课程。”“品格与公民教育不单是学校的活动,品格教育最终还是家长很重要的责任,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