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三年是经济重组的关键期,转型得稳步进行,使企业有从容时间作改变。重组的步伐太慢将使企业失去竞争力,变化太快则将使无法适应的企业结束营业,造成结构性失业。
林瑞生: 经济转型 须稳步进行
林瑞生说,转型步伐太慢,企业会失去竞争力,工作机会减少,导致薪金停止增长;要是步伐太快,企业无法应付,就得迁移或关闭,这会导致结构性失业。转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采取冻结外来人力增长、强迫薪金上涨的措施。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林瑞生前天参加职总举办的国际妇女节庆祝活动。他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强调经济转型的重要,并呼吁企业善用加薪补贴计划(Wage Credit Scheme)以提高生产力,确保企业在长远的未来可持续地给员工加薪。林瑞生也是总理公署部长。他说,劳动市场紧缩,企业要取得增长不应过于依赖劳工,要勇于创新以提高生产力。他认为,今年的预算案很平衡,协助中小企业转型,但成败与否,关键在于转型的步伐。他说:“转型步伐太慢,企业会失去竞争力,工作机会减少,导致薪金停止增长;要是步伐太快,企业无法应付,就得迁移或关闭,这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他说,转型不能操之过急,采取诸如冻结外来人力增长、强迫薪金上涨措施。林瑞生以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衰退为例,说明经济重组不宜操之过急。在1979年至1981年期间,新加坡进行大刀阔斧的工资改革,由劳资政三方组成的全国工资理事会建议大幅度上调工资。不少人因此认为,后来出现的经济衰退,主要是因为工资过高和生产力下滑所致。林瑞生呼吁企业不要过度在意转型时遭受的短期痛楚,应将眼光放远,以长远利益为重,善加利用加薪补贴,在提高生产力同时,与员工分享生产力提高的成果。政府2013年首次提供加薪补贴,协助雇主给月薪不到4000元的新加坡籍员工加薪,政府津贴其中40%,一些雇主质疑这个三年计划的效用,担心计划结束之后,因为没有了津贴而无法维持员工的薪金。林瑞生回应时再次强调生产力的重要,唯有生产力提升才能长远保持企业可持续加薪的能力。
他解释:“加薪由员工表现、人力市场压力以及生产力提升三个因素来决定。如果企业现在不愿改变,照旧方法经营,最终得付高薪来争取工人,但这能维持多久?或许有了加薪补贴,它还能维持。雇主须关注的不是加薪补贴三年后是否持续的问题,而是要如何利用这三年的时间来改善工作流程、提高生产力、增加员工薪金,长长久久地经营下去。”
必须把焦点也放在“不吸引人”的工作
要保持以新加坡人为核心的劳动队伍,林瑞生认为必须把焦点也放在“不那么吸引人”的工作,重塑这些领域的工作。他以美国的保安员、日本的园艺工作者以及德国的清洁工为例,这些行业在个别国家是薪金很不错的工作,更被视为专业。职总带头推动的‘渐进式薪金模式’(Progressive Wage Model)已在保安与清洁工作等领域见到成效,在逐步增加员工的薪金时,也提升他们的技能。他说:“本地社会固有的观念是好的工作要保留给新加坡人,不太吸引人的工作得依赖外劳来做,但工运的看法是,我们在经历经济重组的当儿,鼓励人民从事良好的专业是重要的,但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其他不那么吸引人的工作,这些工作若继续依赖外劳,我们就无法全面地进行经济重组。”林瑞生也提醒雇主,应打造具包容性的工作环境,为各阶层人民提供就业机会。在人力市场紧缩的情况下,企业应重视每个员工,否则它将逐渐面对人手问题,最终影响业务。职总昨天配合国际妇女节举办活动,提倡亲家庭的工作环境,鼓励女性在职场贡献。工运领袖包括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王志豪、白沙—榜鹅集选区议员再纳以及国会议长哈莉玛也参加活动。
林瑞生以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衰退为例,说明经济重组不宜操之过急。在1979年至1981年期间,新加坡进行大刀阔斧的工资改革,由劳资政三方组成的全国工资理事会建议大幅度上调工资。不少人因此认为,后来出现的经济衰退,主要是因为工资过高和生产力下滑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