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促进社会融合,试点幼稚园将录取各收入家庭层学童。教育部希望试点幼稚园能促进社会融合,因此幼稚园不会只录取某家庭收入阶层的学童。律政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英兰妮昨天在试点幼稚园的记者会时说,不少新加坡人在近几个月举行的“我们的新加坡对话会”表示,希望来自不同背景的新加坡人有更多机会交流和接触。因此,教育部在规划试点幼稚园时也考虑到这一点。英兰妮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也不希望试点幼稚园因为专门招收来自某收入阶层的孩子而被贴上标签。我们采取的是推崇包容的策略,我们会在能力范围内录取有兴趣加入的学生,但这还得依据不同报名阶段的条件。”

为了照顾中低收入家庭的需要,教育部试点幼稚园将保留三分之一的学额给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并住在幼稚园一公里范围内的学童。教育部长王瑞杰解释,试点幼稚园的目标是开发良好的幼稚园教学法和资源,并与同业分享心得,达到提升整个学前教育领域的素质。若要制定可广泛使用的教学材料,先决条件是幼稚园应该有背景多元的学生。试点幼稚园旨在为新加坡人提供负担得起的优质幼稚园教育。王瑞杰说,“优质”教育并非以课程的学术含量来定义,而是幼稚园能否让学生从小培养对学习的热爱,帮助他们掌握社交情绪技能以及滋养他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试点幼稚园也侧重双语教学,尤其关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大众小学去年迁入翻新后的校舍,校园内现在增设如健身游戏场、舞蹈室、生态花园和更宽敞的多功能场地,有充裕的设施开办试点幼稚园教育部教育服务司司长姚德蓉在记者会上说,除了上课时间,个别幼稚园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导母语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休息时间或展开专题项目时,用母语同学生沟通,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母语。也有记者质疑试点幼稚园每班有20名学生,人数似乎偏高。王瑞杰回应时说:“与其把焦点放在班级的人数上,教育部一向更关注教师的素质。以幼稚园接下来将展开的各种教学,我们相信一名教师对20个学生的比例是理想的。”
教师素质是提供优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育部会确保试点幼稚园的教师有机会不断进修。王瑞杰说,试点幼稚园的教师包括刚毕业的大专生、前教师、选择灵活工作制的教师、在籍小学教师等。部分教师拥有大学学位,但大多数的教师则是专业文凭学历。教育部办幼稚园,受访家长:提供多一项选择。受访家长对政府幼稚园的素质很有信心,也认为教育部开办幼稚园为他们提供多一项选择,但如果能够延伸至提供托儿服务会更理想。业者则欢迎这一良性竞争,认为这有助于舒缓日益增长的幼儿教育需求。教育部3月27日公布2014年开课的五所试点幼稚园详情,新加坡当地媒介之后走访了这几家幼稚园地点的社区,受访家长大多表示欢迎,但不少在职母亲表示更需要的是托儿服务。洪丽钻(40岁,财务执行员)育有三名年龄分别四岁、两岁和三个月大孩子,住在大众小学的对面。她知道教育部将在校内设立幼稚园时非常开心,但得知幼稚园只有四小时的课程后难掩失望。她说,政府幼稚园素质有一定的保证,但自己暂时还没法辞去工作,因此全天的托儿服务比四小时的幼稚园更为实际。职业女性卓梅珍(34岁)帮忙家族经营建筑公司,两个儿子今年七岁和四岁的,现怀有七个月的身孕。她住在位于榜鹅新镇的培景小学(Punggol View Primary School)对面,认为校内设幼稚园给了她多一个选择。 “不过,我最终是否会把最小的孩子送进试点幼稚园,要看幼稚园未来是否会提供放学后的照料服务,方便我去工作。”有不少受访家长对政府幼稚园非常期待,也认为幼稚园收费合理。余卉珍(34岁,业余会计师)育有一名两岁的女儿,家就住在距离大众小学咫尺之外。她说:“我日后也打算给女儿报读大众小学,虽然没有直通车,但女儿能在熟悉的环境继续读小学也很不错。”她认为,幼稚园150元的收费非常大众化,比女儿目前每月350元的半日托儿费用便宜。
政府为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儿提供可负担的幼儿教育也获得幼儿教育学者的肯定。国立教育学院幼儿与特殊需求助理教授林美莹认为,就价格、模式和地点而言,政府兑现了这方面的承诺,不过她认为现阶段评定教育部幼稚园的素质还言之过早。她说:“教育部虽然曾在小学办过启蒙班,但是模式毕竟与这次的不同,从前是直通车模式,而且多在不错的小学设立(目的是提高华校收生),但这回则主要针对中低收入家庭。我认为这是好的开始,因为教育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公共产品(public good)。”作为本地最大的幼稚园业者,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会(PCF)幼稚园则认为,政府设立幼稚园可催化本地学前教育素质的提升,并期待能与教育部幼稚园相互交流。
发言人指出,五家试点幼稚园共提供560个学额,有助于缓和幼儿教育的紧张需求。不过,政府幼稚园收费接近PCF收费,而且入学条件也不高,挑战在于一旦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要如何应付家长的期望。针对教育部将在校内设立幼稚园,布兰雅坡小学(Blangah Rise Primary School)校长欧恩典受访时认为,学校和幼稚园日后将有很多合作机会,学生可以一同参加节庆活动。小学生也能加强社会和领袖才能,例如帮助策划幼稚园运动会,或在幼稚园阅读计划中给幼儿导读。他说:“小学和幼稚园的教师也能够相互合作,让幼儿过渡到小学的过程更顺利。小学教师也能更了解幼稚园的学习计划和成果,从而调整教学法。”设施方面,欧恩典说,学校有足够的能力容纳多120名学生。

布兰雅坡小学目前有超过800名学生。管理幼稚园与托儿教育。幼儿培育署下月起正式运作,新成立的幼儿培育署从4月1日起正式运作,负责管理六岁以下儿童的幼稚园和托儿教育。配合教育部关于首五家试点幼稚园的宣布,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昨天发文告公布幼儿培育署(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gency,简称ECDA)的细节。幼儿培育署主要职责涵盖五大范围:负责监督管制条例和认证资格等方式的执行以确保幼儿教育素质;协调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为该领域提供所需资源;规划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和人力方面的需求;为中低收入家庭孩子提供津贴以确保幼儿教育学费维持在人们负担得起的水平;以及主导公共教育以提高家长对于幼儿发展的认知。
文告指出,设立幼儿培育署是政府提升幼儿教育素质的其中一项努力,目的是融合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工作。幼儿培育署由教育部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共同管理,行政事务由后者负责,以确保幼儿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同时帮助他们从学前过度到小学。贸工部能源司司长李东瑾博士将出任幼儿培育署署长。她是公共服务行政官,之前在多个政府部门任职,包括财政部、环境及水源部和从前的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在贸工部,她协助推行国家能源政策框架,在价格竞争力、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三大方面制定了加强我国能源目标的有效措施。李东瑾拥有哈佛大学的荣誉学士学位,耶鲁大学的经济硕士学位,也是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李东瑾已婚,育有三名年龄分别为14岁、8岁和4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