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小学生和非洲学生分享学习华文

   来自非洲马拉维“阿弥陀佛关怀中心”圆通学校的阿旻、万恩、万穆和阿唵7月16日到宏文学校交流时,向学生介绍非洲鼓乐。演唱《细水长流》、表演武术、背诵《弟子规》和介绍非洲鼓乐……来自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马拉维的四个孤儿到新加坡交流,以轻松互动的方式与本地中小学生分享学习华文的乐趣和非洲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四个马拉维青年是万穆(16岁,Leticia)、万恩(16岁,Esnart)、阿唵(17岁,Mcshon)和阿旻(16岁,Gift Charles)。他们都是马拉维“阿弥陀佛关怀中心”(Amitofo Care Centre,简称ACC)圆通学校的学生。圆通学校由台湾慧礼法师创办,收养的都是当地无父无母的孩子。圆通学校学生从小接受三语教育,即修读母语齐切瓦语(Chichewa)和英语,每天也会上华文课。为了强身健体,他们都学习少林武术。去年,该校27名年龄8岁至17岁的学生到嘉龙剧院表演,引起不小反响。ACC新加坡义工因此萌生再邀请马拉维孤儿前来和本地学生交流的想法,促成了这次名为“乐学华文,点亮心灯”的校际活动。
 
    应邀来新交流,非洲学生流利华语令新加坡学生汗颜。这项活动受到热烈支持,不仅吸引如南洋小学、圣尼各拉女校、公立培群学校等特选学校参加,立才中学、武吉巴督中学、裕廊景中学和北烁学校等,也安排马拉维青年到学校做客。万穆、万恩、阿唵和阿旻四人在新加坡逗留的一个月里,至少会走访25所中小学。他们昨天到宏文学校参加该校母语双周和种族和谐周的活动时,获得全体师生热情款待。他们一口流利标准的华语,还有精湛的武术表演更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小五生李慧诗(11岁)入学后就参加武术课程辅助活动,可说是武术队里的健将之一。但这个小学生看到非洲大哥哥大姐姐的身手后自叹不如。她说:“没想到他们表演得这么出色,他们做的很多动作都很难。见到他们能够学得这么好,我觉得自己要更努力练习。”
 
    对中华文化各有所爱小六生刘俐轩(12岁)说:“一些朋友时常抱怨华文难学,但看了这些非洲同学的表现,就能感觉到我们其实是很幸运的,不应该再埋怨。”虽然不是炎黄子孙,但是这四个马拉维青年对中华文化各有所爱。万穆天生一副好嗓子,所以她喜欢如《朋友》、《牵手》等华语流行曲;万恩觉得《弟子规》这样的华文经典教导做人的道理,很有意思;阿唵从小就喜欢看电影,热爱成龙的功夫片;阿旻则觉得中华武术最棒,因为他习武后,不再体弱多病。记者和四人的半小时访问全程以华语进行,他们不但对答如流,连书写名字都字体端正,万穆写的还是繁体字。谈及这次来新的体验,他们都很感激本地学生对他们的热情。他们也观察到,有些本地学生不善于用华语表达,比较常用英语和他们交流。阿唵提到,因为马拉维没有使用华语的环境,他们初学华文华语时也很不习惯,有时还会在课堂上打瞌睡。但有教师的细心调教,加上自己用心学习,他们都慢慢克服障碍。
 
    他说:“新加坡的学生很幸福,因为他们在学校上华文课,在家里也可以和爸爸妈妈讲华语。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华文,毕竟身为华人应该把华文学好。”有兴趣了解这些非洲青年来新之旅的心得:

新加坡中小学生和非洲学生分享学习华文

   今天(7月12日)我们又去了南洋女子中学,是因为上次她们说我们表演的很好,所以就邀请我们再去。我们表演完就去电台,因为这是第一次,所以有一点紧张。可是菁云姐姐告诉我们不用紧张,他们会问一些简简单单的问题。访问当中他们只要我们介绍自己,还有讲述我们的梦想,最后我们唱了一首马拉维歌曲《Taugwire mtima》,还有一首华文歌曲《细水长流》。很多人发短信说我们的华语歌很好,要跟我们见面。还有说我们唱的歌很好听,虽然听不懂那首马拉维歌曲的意思,可是他们很喜欢。我很高兴能让很多人知道ACC,还有就是可以让新加坡的孩子喜欢话华语。今天我们去了两间学校,下午去培群小学,那里的孩子很可爱。我很喜欢他们,因为我们去的每个学校都会让学生猜一些东西。我们之前去的学校,他们都是两三个人答错,第四个才答对或是全部答错,可是这里的小孩很聪明,第一个人都答对了。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说是从短片里看的。我听了很惊讶,因为我觉得他们很认真地在看。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