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能吸引孩子并带动学习,孩子通过朗唱可增强语感。学前华文教师蓝莉莉(51岁)在课堂上结合歌曲与游戏,要孩子在欢乐的环境下学习语言。10年前加入幼教行列的蓝莉莉凭着对教育工作的热忱与生动教学,成为首届“杰出学前母语教师奖”得主之一。蓝莉莉在教学中结合音乐与语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互动中应用华文华语。到幼儿园采访蓝莉莉时,她正向一班4岁的学生介绍打击乐器,让孩子学习用铃鼓与单响铜奏出音乐。她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孩子喜欢的儿歌,只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满是笑声。

奖项今年改名为杰出学前母语教师奖。今年,共有七名教师获奖,其中三名是华文教师。奖项的前身是自2009年开始,由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颁发的“杰出学前华文教师奖”。今年,奖项扩大至华文以外的母语教师,因此改名为“杰出学前母语教师奖”,由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推广马来文学习委员会及推广淡米尔文学习委员会颁发,并获得李光耀双语基金的支持。委员会共收到100多份提名,三名获奖的华文教师包括来自学前教育研究与实验幼儿园The Caterpillar’s Cove的蓝莉莉、Superland Montessori幼稚园的林美芳(38岁),以及小小学庭(The Little Skool-House On-The-Green)的周洁(40岁)。
别以为这仅是音乐课,蓝莉莉其实是在借助孩子感兴趣、互动性高的活动为他们制造应用语言的机会,她让孩子欢乐中学华语。学生在参与游戏时要听懂华语的指示,训练听力。蓝莉莉除了使用歌曲,绘本与游戏也是她常用的教具。“幼教的挑战是如何维持孩子的注意力,我们要针对孩子的兴趣设计教学活动,制造应用华文的环境,这对那些在家里不使用华语的孩子尤其重要。例如,我配合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把课室的墙壁布置成花园,学生在虚拟花园寻找毛毛虫,也因此认识了不同昆虫的华文名称。”之前从事行政与会计工作的蓝莉莉在朋友介绍下尝试幼教,从此爱上这份工作。她认为,学前教师必须对这份工作感兴趣,才有动力坚持下去。家长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因此她会同家长沟通,介绍有趣的儿歌与故事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能陪孩子一起欣赏。
另一名得奖教师林美芳在新加坡当幼教之前,在中国的家乡当过小学教师。她告诉记者,教学对象不同了,她学会以“玩”的方式让孩子期待上课,并以活泼生动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她希望孩子能享受学习,培养良好价值观,因此在课堂也加入《三字经》等内容。曾从商的周洁几年前投身幼教工作,今年教导年龄较小的孩子,因此较常使用歌曲为教材。她让孩子配合动作歌唱,加强他们对歌词的理解的同时,也享受学习过程。七名杰出学前母语教师将于今天举行的母语学习论坛上,从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沈颖手中接过奖章。另有八人获颁学前母语教师获优异奖。论坛设有多场分享会与展览,介绍有趣的母语学习项目,入场免费。
沈颖表示加强双语教育成效,需各界配合与推动。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沈颖指出,各国推行双语教育政策都会面临挑战,新加坡要有效协助年轻一代掌握双语除了确保教学与时并进,家长和民间团体也应扮演积极角色。
推行双语教育的挑战在于新加坡人日益在家中使用英语,此情况对母语教学和学习成效造成影响。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沈颖认为,应对挑战的关键是确保教学与时并进,除学校的努力,家长和民间团体也应扮演积极角色。东亚峰会“双语教学政策与实践”研讨会昨天在新达城召开,沈颖是特别嘉宾之一。她致辞时说:“以新加坡为例,家庭语境在改变中。有更多人在家中使用英语而不讲母语。因此与以往相比,现在的学生母语能力参差不齐。”沈颖受访时指出,各国推行双语教育政策都会面临挑战,有时甚至会引起争议。但无论如何,要有效协助年轻一代掌握双语需要各界的配合和推动,这样才能营造乐学善用母语的环境。
沈颖还补充说,新加坡教师为了加强学生母语学习的成效,一直都根据不断改变的社会情况和家庭语境调整教学。教育部今天在新达城举行第二届母语学习论坛上,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学校为增进母语教学所实行的各种前沿和创意教学法。研讨会吸引超过200名国际语言专家、政府代表和教育工作者出席。20多名学者包括李光耀双语基金的国际咨询团成员受邀担任演讲嘉宾,同与会者分享他们对学前至大专教育的双语教育见解。新加坡资深教育工作者、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兼任教授哥比纳丹(S.Gopinathan)在主题演讲中,探讨了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模式。
学者表示社会和心态改变,双语政策需进一步调整。在这个议题上,哥比纳丹主要点出了政治考量和具体落实双语教学的落差,以及相关政策应该随着不同年代的需求有所调整。做为一个多元种族和多种语文的社会,新加坡所推行的语文政策和建国初期迫切需要打造国民意识的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府在秉持平等对待各族语言的大原则上,推行英语为主、母语为副的双语政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数家庭的主要用语并非英语或华语,而是方言、马来语和其他语言。因此政府早年落实政策时,面对的挑战就包括要说服部分民众了解双语政策的意义,以及设想如何更有效地教导英文。在哥比纳丹看来,政府至今都能以适应时代需求的方式改良政策。但随着21世纪出现更多社会和心态变化,如家庭语境转变、更多异族通婚造成家庭用语更多元、人们日后可能不把语言和民族认同挂钩等,双语政策必须进一步调整。
双语并用华文教学法已融入国立教育学院课程。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主任吴英成教授是其中一个小组讨论的演讲者。他向与会者介绍新加坡学校在2002年推出的试验计划“双语并用华文教学法”。这套教学法主要面向来自讲英语家庭、华文能力偏弱的小学生。吴英成受访时指出,这个试验计划目前已告一段落,但尚缺更深层的研究和系统化的师资培训。教育部受询时解释,双语并用华文教学法已融入国立教育学院的课程中,但教育部并没跟进多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这套教学法。东亚峰会“双语教学政策与实践”研讨会为期两天,由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主办,国立教育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协办,李光耀双语基金是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