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渣打银行10月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由该行制定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由7月份的1127点走高至8月的1148点,环比增幅为1.8%,是今年增速最慢的一个月。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扬幅度仍高达61.8%。推动指数走高的因素包括亚洲几个重要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存款额不断增加。截至今年7月底,新加坡人民币存款已逾1400亿元,与去年12月相比猛增40%。香港的人民币存款额在8月份突破了7000亿元,是此前三个月中首次出现上扬。台湾的人民币存款则从7月的769亿元上升至8月份的850亿元。渣打银行的调查显示,在东南亚企业中只有约51%使用离岸人民币产品,远不及欧洲95%的比率。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在今年8月攀升至1148点的新高,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持续稳健。不过,该银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东南亚企业中只有约51%使用离岸人民币产品,远不及欧洲95%的比率。

渣打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创新高,渣打在2010年12月推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以反映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指数最初只涵盖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后加入新加坡、伦敦和台湾。另一方面,根据渣打银行在今年90月对企业进行的一项有关离岸人民币的调查,在存款、贸易结算、外汇兑换、借贷、债券和投资这些离岸人民币产品和服务中,目前至少使用其中一项的企业在欧洲市场高达95%,其次是香港92%,最低的是东南亚,仅为51%。调查发现,整体而言人民币产品的使用更加广泛,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增加。在亚洲和欧美22个市场的120家跨国、本土及区域性企业中,高达55%表示,所持人民币存款额在过去六个月中增加,明显高于今年3月和7月调查时所录得的42%和38%的比率。渣打银行认为,随着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增加以及企业同中国的商贸往来日益加强,离岸人民币存款额也会保持长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49%受访企业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上扬,低于3月份调查时58%的比率,部分显示了全球疲弱的贸易需求。但所有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在未来半年内减少使用量。这也预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可能会继续走高。

在发行了“点心债券”,也就是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企业当中,超过七成表示它拓宽了融资渠道以及降低了融资成本,但不到一半表示会考虑在未来六个月中再发行这类债券。没有需求(24%)以及市场因素(23%),是阻碍企业发行“点心债券”的主要原因。针对未来12个月影响离岸人民币使用的主要因素,企业给出的答案主要集中于简化跨境汇款的程序(33%),中国各地区条规的统一(30%),以及对华业务的增加(30%)。人民币升值不再如以往列首位,这不但反映出近期人民币升值放缓的趋势,也显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已更多地由切实的业务需求来推动。近年来,新加坡一直努力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自2010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在新交所挂牌以来,已吸引约90个债券,融资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另外,今年5月人民币清算安排在新加坡正式启动,金融管理局也在3月份与中国人民银行续签了货币互换协议,并将互换规模增加一倍至3000亿元人民币。这些都将有力推动新加坡人民币业务的未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