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是否排外?近期阅读报章,会时常看到一个英文字Xenophobic(排外),简单地解释即是对陌生或外来人的恐惧。但真的能笼统地用这个字形容新加坡人对客工或新移民的态度吗?新加坡人真的那么排斥外地人吗?近期发生的鱼尾狮示威活动、SMRT巴士车长罢工、前晚小印度暴动,连续一波接一波地通过媒体报道,尤其是能让读者反馈的新媒体,引起不少针对外国人的言论。这几起事件几乎都是过去闻所未闻,至少这几十年来都没有大规模发生过,所以较为突出,也是引起讨论的“热点新鲜事”。这些事件综合起来难免让国人产生负面情绪,而正是这些所谓对外不满的情感,新加坡人被视为Xenophobic。
前几天上课,老师刚好谈到移民课题,让我们对移民政策发表看法。我从来没有看过外国学生与本地学生针对移民课题正面“交锋”。有趣的是,通过这次机会,引起了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的激烈讨论。没有谩骂,没有愤怒,没有指责,只有健康的分享、讨论以及对国家与身份的反思。在众多声音当中不乏理性发言的学生,外国学生也把心里所想,但没机会对国人表达的心声都吐露出来。我国是否也应该有这样的平台增进沟通?现有的“我们的新加坡对话会”是否应该让外地人与本地人“交锋”,更准确地说,真心地“沟通”?有一次搭地铁回家,一位朋友问我们中国籍的朋友家住哪里。她想知道这位中国朋友是不是和她住同样的地区,能一起搭车回家。中国朋友开玩笑地说:“我的家在中国。”我的朋友没有生气,说:“我把你当自己人,从来没有感觉你不是我们的一分子。”这简单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也是这样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