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

   新加坡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而现在也有越来越多像彼得这样的穷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边缘,这已然成为一个隐性问题。自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来人民行动党(PAP)一直执政,且宣扬自立的价值观,但是对于一些人而言,照顾好自己的成本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所及。
 
   全球媒体和市场研究服务企业Mindshare去年进行的调查发现,72%新加坡人感到自己“不能生病,因医疗费用高昂。”据路透社25日报道,54岁的彼得是新加坡一家购物中心的保安,尽管受青光眼疾病袭扰,仍不妨他见证新加坡经济成功带来的强劲购买力。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只能看看而已。彼得享有手术补贴和其它国有福利计划,但是他仍然担心自己无法负担治疗青光眼的费用。他知道治病需要逾4,000新加坡元(3,200美元),但是这病只能让他从国有医疗保险计划中取用1,700新加坡元。在乌节路工作的彼得每个月的收入约1,600新加坡元。他不想公开自己的姓氏,也没有获得雇主的许可来接受媒体采访。
 
   新加坡社会和家庭发展部部长陈振声(Chan Chun Sing)表示,政府已经准备好帮助那些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公民,但是一些人还不知道存在这项支持。在本月召开的大会上,该党发布了25年来首份新决议,承诺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标准,创造高品质的工作机会,提供可负担的医疗体系。2002-2011年的数据显示,政府支付所有医疗费用的不足三分之一,而经合组织(OECD)中发达国家的平均负担水平为60-70%。选民的不满情绪日盛,他们感觉自己已经被排除在新加坡舒适生活方式之外。这促使人民行动党重新调整了各项目标。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65,048新加坡元,高于美国和德国的水平。多项调查都表明新加坡人均拥有富豪数量高于任何其它国家。但是新加坡中央公积金(CPF)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收入低于中位数一半的国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从2002年的16%攀升到2011年的26%。
 
   新加坡穷人社会边缘挣扎。另据政府公布的数据,2012年新加坡的基尼系数触及了0.478,高于除香港之外所有其它发达经济体。与香港不同,新加坡没有规定正式的贫困线,政府拒绝有关设定最低工资的呼吁。人民行动党只是让企业聘用廉价外籍劳动力变得更加困难,更严格地要求企业提高底层人员薪资,并修改劳动法以提高就业安全感。“还有更多工作需要做,”新加坡财政部长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最近在与外交人士及大学生对话时说道,“我对现状并不满意。”

  抢饭碗占资源130万移民成公敌.移民和外籍劳工,一直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过去新加坡靠着开放的外劳政策,经济成绩亮眼,但近来外劳与外籍专业人士衍生的民怨逐渐浮上檯面,今年初就曾爆发罕见的反政府示威集会,抗议有增无减的新移民抢走工作饭碗、炒高房价、影响生活品质等。早在1966年,即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后第2年,该国就已引进外劳,当时外劳主要来自邻国马来西亚。197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其他国家劳工。早期外劳多为低技术劳工,1990年代起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外劳(含外籍专业人士)人数跟着大幅增加。2008年新加坡外劳较2007年暴增15万人,并突破100万大关,而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外劳人数几近130万,而该国人口却只有530万。引进外劳和外籍专业人士,除了缓解部分行业劳工短缺的问题外,也能降低生产成本。而新加坡积极引进专业技术劳工,对提升该国技术水准亦颇有助益。
 
  然而过度依赖外劳,除导致生产力下降、拉低本国劳工薪资、社会问题丛生等惯见的问题外,在新加坡这样的弹丸之地,还造成过度拥挤的问题。近年来,外劳在新加坡引起不少争议,许多人认为外劳抢走他们的饭碗,拉高了住房成本,甚至占用原属于他们的公共资源。2012年,拿新加坡奖学金留学该国的中国学生孙旭在部落格留言,辱骂当地人是狗,嘲讽新加坡「狗比人多」。此事激怒新加坡人,再一次引发排外情绪。为顺应民情,新加坡政府近来对移民政策做出调整。今年2月间,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在国会演说时曾强调,将继续收紧外劳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削减外劳配额、提高外劳税、从严发放签证给外劳等,希望透过这些措施,降低企业对外籍员工的依赖。新加坡政府认为,若要尽快实现经济升级和转型,就必须逐渐摆脱对外劳的依赖。不过,一些高度依赖外劳的企业叫苦连天。诚如尚达曼在演说中所指出的,新加坡必须放慢外劳增长速度,但不能突然切断外劳流入。新加坡的基础建设、海事、加工和若干服务业,人手短缺依然严重,引进外劳在所难免,短期内新加坡仍必须面对外劳所衍生的各种问题。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