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未来取决于教育。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在发表本届国会财政预算案时,特别提起南华小学前校长冯月桂女士在新加坡教育方面的贡献,并借此向曾为新加坡建国过程做出贡献的建国一代致敬。尚达曼副总理身为非华族,却深谙华族文化中的核心价值“饮水思源”的重要性,值得让年轻一代的国人去学习与深思。新加坡的建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冯校长在谈话中就生动地引用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来形容这一过程,她说:“我们是一个被逼出来的国家,我们因为先天不足,更需要后天努力奋斗,如果国家不成功,我们的小家也不会幸福。”冯校长的这几句感言,的确触动了笔者及不少建国一代人的心。新加坡建国49年,这些年来,我们在经济发展及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令外人羡慕的傲人成就,人民也一代比一代更为富有。然而,这一切外在事物能确保我们永久保持目前这样的优势吗?说得透彻一点,新加坡能永久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而生存下去吗?我想,上了年纪的国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隐忧。
我还记得多年以前,建国总理李光耀曾经在回答一位外国记者访问时说过:“我不确定一百年后新加坡还存不存在”。李光耀先生是最了解新加坡的一个人,他出此重言,我想必有其深远意义在内。所以,这是一个值得年轻国人去深思远虑的课题。事实的确如此,新加坡和其他国家是不一样,但有多少年轻人能觉察到这一点呢?我想这是我们大家应该担忧的事。从表面上看,我们的地铁、购物中心、银行、高楼大厦等等,和伦敦、纽约、东京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我们基本上还只是一个城巿国家,非常需要依靠外国投资家对我们的信心,我们才能继续生存。
换句话说,政府与人民的诚信与工作效率是我们建国生存的主要基石。在过去40多年,因为建国一代在这两个方面做得出色,我们才有今天的好日子,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命运是否还会像以往那么顺利呢?我想这有赖于我们要怎么去培养出具有危机感,具有爱国意识,具有饮水思源精神心态的新一代,乃至新新一代国民。而在这过程中,教育政策将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今年的财政预算中,教育部开支共计114.9亿元,占总预算开支566.6亿的20.2%,似乎说明了政府在这个方面已做好准备。此外,政府也拨出80亿元来照顾建国一代的医药费,也凸显了政府未来施政的新方向。这是件好事。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实力要日渐雄厚,与其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文化传统需要通过教育才能孕育、滋长和茁壮,然后才能开枝散叶,传播开来。我因为有两个孩子曾在冯校长担任校长时的南华小学就读,因而有机会观察到她在治理学校时的独特作风。在我的印象中,冯校长非常重视华人的传统礼节与习俗,因此南华小学当时充满了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学习环境,也培养了不少拥有正确人生观和热爱自已祖先文化的年轻学子。我想,新加坡需要的就是像冯校长那样愿意献身教育,也不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教育尖兵。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