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老师的情结 自编教材

   巧匠情牵华文自编教材,政府刚宣布的财政预算案,向新加坡国立大学45万名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建国一代致敬,拨出80亿元照顾他们的医药费和医药保险开支,以感谢他们早年为国家建设付出辛劳血汗。本栏目也特别推出“街访建国街坊”系列,和大家分享身边年长者的故事。“一边多、一边少,一打铅笔一把刀;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西瓜一颗枣。”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http://www.eistudy.com/nus/)小学担任增益课程指导老师的傅佑钧(69岁),不疾不徐地朗诵着十余年前为教导华文量词而特地编写的教材,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华文老师的情结 自编教材

 
   傅佑钧指着略微泛黄的纸张,满脸骄傲地说:“我当时可是花了一个星期编写这首儿歌,旁边的插图还是我亲手画的。”至今编写过上百篇儿歌和小故事的傅佑钧,明年步入古稀之年。他早年因为家境问题而没法继续升学,因此学历不高。傅佑钧的父母是在上世纪30年代,从中国海南文昌漂洋过海到狮城打拼,一家七口靠父亲当木匠的薪水生活。“我念完中四后就出来打工帮补家用。我非常喜欢华文,所以平时都会自修、钻研语文。”傅佑钧当年毕业后,先是当了两年的广告牌制作员,再误打误撞成了缝纫机的维修员。30多年来,从父亲那儿遗传了一双巧手的傅佑钧,依然从事这个老行业。不过,傅佑钧始终心系华文华语,20年前在机缘巧合下,他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某间小学教导华文增益课程。虽然不是正规老师,傅佑钧还是乐在其中,一教就教了14年。“比起当年的学习环境,现在的学生真的幸福多了,可惜学生的华文水平一直在滑落,对华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淡了。”他蹙着眉说道。“语文老师都对自己教导的语言有情意结,我怎么会没有遗憾?”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