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城运作相当成功,乌节图书馆也将采义工营运模式。邓佩贤是唐城图书馆年纪最大的义工,每星期必定抽出一个早晨,负责把书本放回书架。她表示,在图书馆志愿服务是愉快的经验,让她维持健康并预防老年失智症。唐城图书馆首创的义工营运模式相当成功,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将扩大这种模式的范围,为今年下半年投入服务的乌节图书馆引进更新颖的义工模式。预计乌节图书馆的新一批义工除了负责把书本放回书架,也会被赋予组织活动及挑选书籍等更多样化的职责。

总统陈庆炎博士3月18日走访位于牛车水唐城坊四楼的唐城图书馆,与借阅书籍的公众交流,并与10多名义工畅谈,了解他们在图书馆当义工的经历。去年初开幕的唐城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属下第一家由社群发动成立和管理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的运作主要靠一支由60名公众组成的义工团队。他们按各自的空挡到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会迁就他们的时间和步伐,不会安排服务值日表。经过一年的运作,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发现,义工人数有时的确会下降,但图书馆还不曾发生过不能营运的状况,也未曾收到任何投诉。相反的,公众对待义工更有耐心,也会自动自发地将翻阅后的书本放回书架,帮助义工完成任务。
陈总统认为,唐城图书馆新颖的义工营运模式很成功。他说:“根据这里的经验,相信我们未来会在新加坡其他地方看到更多这样的图书馆。”他也表示,新加坡作为一个迅速老龄化的社会,乐龄人士定期到图书馆当义工可参与活动、结识朋友及阅读书籍等。此外,守望相助的志愿活动是我国建设社会储备的方法,让社会更富同情心。唐城图书馆的义工主要是退休人士和家庭主妇,80岁的邓佩贤是年纪最大的一个。她每星期必定抽出一个早晨到图书馆去,负责把书本放回书架。她表示,在图书馆志愿服务是愉快的经验,让她维持健康并预防老年失智症。义工周惠莲(66岁,业余幼教老师)说:“回到家里也是面对四面墙壁,倒不如来这里服务,让我感觉更有精神。”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总裁梁宝珠表示,每所图书馆吸引的社群不尽相同,今年下半年投入服务的乌节图书馆相信将吸引许多年轻人和专业人士加入义工队伍,而其他图书馆也将增加义工的参与度。她说:“我们会从唐城图书馆吸取经验,但这不意味其他图书馆会使用同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