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文博客偏重文化课题,新加坡当地第一次对主流英文博客以外的华文、马来文及淡米尔文母语博客进行研究。在能够辨识身份的华文博客作者中,超过半数是女性,主要来自媒体业、创意界和教育领域,博文内容以个人经历、兴趣和文化课题为主。当地首个针对母语博客展开的学术研究显示,华文博客作者大多以分享个人经验、谈论华文与华族文化课题为主,政治讨论相对较少,关于时政的讨论多数比较温和持平。马来文博客社群同样着重于个人经历与兴趣的分享,尤其对婚姻和烹饪课题展现浓厚兴趣,而有关政治的内容已逐渐从博客转移到面子书上。淡米尔文博客则呈现另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作者多为旅居当地的印度人,偏重谈论艺术与文化,纵使有不少政治讨论,关注的往往是印度政治。作为一名“汉语外教”不仅仅中英文都过关,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尤其是对那些走出国门到海外教学的老师,必须要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杨忠璇称,在海外就业,资格认证非常重要。然而,海外绝大多数国家尚未建立自己的“汉语外教”认证体系。由国家汉办主办的孔子学院今年迎来10周岁生日,从零起步,443所孔子学院、64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漂洋过海,在120个国家和地区安家落户;71个国家400多所大学还在排队申办。媒体评论称,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持续发展面临一个问题,即必须解决中文教师和文化使者的人才瓶颈问题。
全球都兴起一股“汉语热”的风潮,随着学习汉语的老外人数日益增多,对外汉语教师这一职业也变得炙手可热。全球汉语教学总会会长杨忠璇昨天在上海调研时表示,目前,能适应国际化教学要求的教师数量供不应求,合格的“中文外教”缺口较大。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对当地三大母语博客世界展开四个月研究后,2日与媒体分享结果。参与这项研究的政策研究所特别研究顾问亚伦(Arun Mahizhnan)指出,这是当地第一次对主流英文博客以外的母语博客进行研究,是“了解非英文视角的一个好起点”。避免复杂化先从博客开始,虽然研究员不否认要进行全面的母语网络社群研究,应该包含面簿和推特等如今更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但考虑到这么做会更复杂,而面子书又有更多隐私设置,不如博客公开,再加上他们发现有面子书连接的华文博客作者在两个平台讨论的内容大同小异,于是决定先从博客开始。六名研究员主要根据两大原则筛选三大母语博客进行分析:一,博文必须有至少一半以母语书写;二,至少一半的内容须与新加坡有关。结果,研究员锁定了201个华文博客、30个马来文博客与20个淡米尔文博客。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在2014年底,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超过1.5亿,届时需要至少700万的对外汉语教师。杨忠璇介绍说,随着中国作为大国不断崛起,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中文在外语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中文学习的需求日益强烈。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华侨集中地地区,对中华经典文化传承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全球最权威的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是中国教育部国家汉办举办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此外,全球闻名的英国培生教育集团旗下“英国国际教育集团”(Pearson EDI)也颁授一张“汉语外教资格证书”(TCFL,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该认证依据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架构,授权全球汉语教学总会为考培机构,证书通行欧盟国家和英联邦国家,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学仅仅是一个起点。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传播中华文化和学习中华文化仍是主要的学习目标之一,最终,语言将变成跨文化交流的一个工具,而文化交流才是核心。在能够辨识身份的华文博客作者中,超过半数是女性,主要来自媒体业、创意界和教育领域,博文内容以个人经历、兴趣和文化课题为主。有别于英文政治博客社群一般对主流媒体怀有成见,华文博客作者将主流媒体当做信息来源,而不是批评的对象”
不过,关注政治与政策的华文博客事实上也不多,只有七八个可称为社会政治博客,而博文内容一般观点平衡、态度中肯。华文博客论政氛围不热烈,对于当地华文博客圈中的论政氛围不够热烈,当地知名华文博客作者杨君伟认为,语文能力的限制或是因素之一:“也许是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让我们不习惯以其他语言来讨论政治或社会课题,因为英文毕竟是主流。”然而,研究也发现,这些华文博客作者在书写时都用纯正华文,不掺杂其他语文,而华文表达能力强,有一般口语化的表述,也有文采丰富的文章。专门利用个人博客分享绘本创作的邝伟雄,一直有意识地用纯正华文撰写博文,除了因为小学念华校,对华文有感情,也因为他将自己的博客读者群放眼至新加坡以外的华人。
“我不想太过本土化,因为如果掺杂太多新加坡式语文,中国大陆和港台华人就看不懂了。”淡米尔文博客的用语也同样走纯正路线,研究员认为这与这组作者多为印度侨民有关。马来文博客作者则以土生土长马来人为主,一般会采用非正式的马来文,掺杂本地不同用语。孙婉婷指出,这项研究反映出了母语博客世界的多元性不亚于英文博客圈子。“他们的不同不只是谈论的课题、博文的性质,还有如何运用母语联系他们的读者。”至于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孙婉婷坦承,此次研究无法深入探究,因此希望这项初尝试能抛砖引玉,启发更多学者对这个课题做更深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