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今年5月推出这项服务,除了视病人情况提供适当的慈怀护理,也在急诊部门旁特设一个私人房间,供临终病人与家人在保有隐私的空间里做最后的道别外,并为病人家属进行心理辅导。
本地一家公共医院的急诊部门提供慈怀护理服务,在面对奄奄一息的病人时,除了竭尽所能抢救,也不忘给予时日不多的病人适当的临终护理,以及稳定病人家属的情绪,让病人能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于今年5月推出这项服务,除了视病人情况所需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慈怀护理,如调整治疗程序给予病人所需的护理、在急诊部门旁特设一间私人房间,供临终病人与家人在保有隐私的空间里做最后的道别外,也为病人家属进行心理辅导。
据本报了解,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相信是本地首个在急诊部门提供慈怀护理服务的医院。
为急诊科医生护士进行慈怀护理培训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急诊科部门副顾问医生雅什帕尔(Rakhee Yash Pal)日前在记者会上透露,包括她在内,由急诊部八名医生与护士组成的小组也正着手研究一套临终病人症状管理准则、护理准则、临终出院安排准则,并已逐步为在急诊科工作的其他医生与护士进行慈怀护理培训。
雅什帕尔说:“急诊部门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医生护士争分夺秒抢救奄奄一息的病人,稳定他们的病情。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我发现给予病人适当的慈怀护理,让他们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数个小时也是相当重要的。”
根据国大医院急诊部门2011年的数据,前去急诊部求医的11万3000名病人当中,有400人在急诊室过世;2013年的13万3000名病人中,也有414人是临终病患。
2011年,400名在急诊室过世的病人中,55%是突然死亡;14%为严重失智症、长时间卧床不起者;24%是因内脏衰竭而死亡的病人;其余7%则是癌症患者。
雅什帕尔说:“这些数据显示,突然病逝的55%病人,我们或许只能给予较基本的慈怀护理,但其他45%,我们其实还有空间与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慈怀服务。”
这包括即时召集家人向他们解释病人的病情、安抚家属的情绪,让他们有更多时间陪伴临终病患。
同时,也为他们提供私人房间,在不受外界打扰的情况下,向病人做最后的道别,甚至不排除让那些有各种宗教信仰的病患,在私人房间内进行一些简单仪式的可能性。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本身也有慈怀护理医疗小组,但雅什帕尔说,这个小组需应付各个专科部门及病房内的慈怀护理需求,若将一名情况不妙的病患,从急诊部转到专科部门,或是让他们住进一间病房后,再来进行慈怀护理,时间上可能会耽误。
“正因如此,我们觉得,当病人在急诊部的情况不乐观时,就有必要着手进行慈怀护理。当然,有人可能会觉得,在急诊室抢救病人之余,何来其他时间安抚家人的情绪。其实,只要沟通方法得当,15分钟左右的高效率沟通,也能很好地向病人家属传达重要信息。”
院方拟在急诊部门旁增设两私人房间
急诊部门旁已安排一个设有病床、简单布置的私人房间,让临终者的家属无需穿过急诊室便可抵达,减少对急诊室的干扰。院方接下来还打算在急诊部门旁增设两间私人房间。
姆米娜(46岁,厨师)的表哥在今年7月9日因胰腺癌情况恶化被送入急诊科部门,医生发现他的病情不妙,安排他与家人进入这间私人房间,让他能在保有隐私的情况下,与亲人做最后的道别。
回忆当时的情景,姆米娜说:“表哥和我们都很庆幸在还没有病床的情况下,医院能为我们安排这个房间做最后的道别。我还记得表哥当时说,急诊室太过吵杂,很难让人静下心来说出内心话,医生为他做这些安排,让他有被珍惜的感觉。
“急诊室的医生能在病人与家属感到最无助悲痛的时候,抽出时间,有耐性地解释病人的情况,并且安慰我们,还为我们做这些安排,让我们觉得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