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成药含有九种重要成分包括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等,当中有些成分可能有保护神经、使神经再生等特性,据知可能也具有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能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展开实验性计划,探讨市面上一种中成药是否有助改善病人因中风而引发的认知障碍病症。
中风除了会导致患者的身体或脸部出现偏瘫和麻木等征状,也会造成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即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记忆衰退,甚至有可能导致病人患上失智症。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属下的记忆、老龄化和认知中心主任曾礼贤副教授指出,中风是本地第四大杀手,50岁及以上的国人有大约4%有可能中风。
“约5%曾中风的病人会患上失智症,另50%左右曾中风的病人会出现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不仅如此,在这些出现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人中,四分之一有可能在未来五年患上失智症。”
曾礼贤副教授也是国大医院心理学系高级访问顾问医生。他坦言,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不会通过外在征状显现出来,必须通过记忆测试、研究测试等,来断定病人是否已出现认知障碍。目前也没有药物可医治或缓解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症状恶化。
他说:“过去一些研究显示,一种名为MLC901的中成药有助缓解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症状继续恶化,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针对这个药物及新加坡人的情况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以了解这个药物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症病人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曾礼贤解释,据他所知,中成药MLC901在中国一般被用来治疗中风。
这个中成药含有九种重要成分包括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等,当中有些成分可能有保护神经、使神经再生等特性,据知可能也具有抗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的能力。
至今,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已成功吸引24名在过去12个月曾中风的病人加入这项试点计划,并希望到了明年4月,能吸引另外76名病患加入这项计划,协助展开这项研究,以了解中成药MLC901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的功效。